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3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18年03月16日

厚重的历史古文化遗存

———记定远县永康镇黄圩村

阅读量:2479    本文字数:1649

李荣厚

定远县古文化历史十分厚重。保存基本完好遗存就有2700多年前的君主晋献公和骊姬大墓(红山大双墩),特大型西汉古墓(红山小双墩),以及汉墓(红山冯墩)、虞姬墓、三和集镇槐墟村古银杏树,而明代兴建的池河太平桥几乎能和世界名桥卢沟桥相媲美。定远县永康镇黄圩村是我县的一处独特的历史古文化遗存,以古村落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黄圩村,古称黄家楼,全村居民多为黄姓。据黄氏老人说:明代初期,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由于定远、凤阳是朱元璋起兵的地方,人员死亡太多,朱元璋为了发展家乡经济,执政不久就实行了大移民政策。据明史记载:“九江郡迁百户,山西郡迁五百户,落座定远也!”据说,黄圩黄氏是由江西迁徙而来。

到清代康乾盛势时期,黄家楼黄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经过黄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黄圩村里已经可以容纳3000多居民生活。兵荒马乱年代,为了保障黄氏后人的生命与财产不受土匪、散兵游勇的掠夺,黄圩人历经几代人的奋斗,一个高大的石头围墙在清朝乾隆年间基本建成。黄圩围墙高8米左右,宽有1.5米。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圩门。大圩门上建有门楼,可以察看围墙以及四周人的活动。每个门楼上装有土炮两门,设枪眼多处。进入大门后,有近50多米的过道墙,过道墙两旁到处留有枪眼,而且过道被修成爬坡形状。可见,一般的土匪或者散兵游勇,即使能攻破圩门,也走不出过道墙这一关。如果有人侥幸冲出了过道,那么,这个村子是按照阴阳八卦设计,处处暗藏玄机。黄圩村中设计有九巷十八拐。也就是说,很多看似直通通的巷子,你要是冲了进去,到头后,恰恰就是绝巷(没有出口),而且巷子四周和尽头全留有枪眼。能通行的巷子,却有多处的陡拐弯子。遇到情况危急时候,每个拐角处,都埋伏着刀斧手。即使你手端着冲锋枪,来到急拐弯处,人家一刀就能砍下你的头颅去。在黄圩村,擅自闯进来的土匪或少数正规军,根本就不能活着走出去一个人。

早年,传说淮南嘴家王(明代山西郡迁徙而来)200多人的土匪强盗,收买了黄圩村一个小人为内奸。这个小人趁人不备,偷偷把黄圩楼门上西门和北门的土炮火药给浇上了水。200多土匪就是从西门和北门打进了黄家圩子。然而,在以后的各个关卡博弈后,这伙乌合之众以伤亡了100多人的代价而惨败。土匪惨败以后,竟然杀死了那个出卖良知的小人。土匪倒过来说他是故意诱导他们上当来了。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有一个连的国民党溃军,攻击黄圩半天,也没能踏入黄圩村半步。因而,黄家楼当年是隔山打鼓——响声在外,有这样的美名流传着:“打开黄家楼,阴沟都流油。”又因为黄家楼人团结一心,共同对外,世间又有俗语说:“要想打开黄家楼,屁股后面挂着头。”

当年,黄家楼的安全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这主要得益于黄家楼里的黄氏家族的精诚团结。黄家楼里住户的管理模式是族长负责制。族长以下设无数个分支长。分支长以下再设小支。分支长负责各个要害部位的指挥。小支长带领男女老少,各人都有防御敌人的位置与职责。可以说,在黄家楼里,一旦发生战争,能使枪的在使枪的位置上,能拿刀的抢占拿刀的地方,十几岁的孩子使红缨枪也能在暗地里伤人。由于黄家圩的人各个英勇奋战,不怕流血牺牲,所以外面纷纷传言说:“世道再纷乱,黄家楼里就是不乱!”黄家楼实行族长统筹解决族组之间一切事物的制度。对在各次战争中战死受伤的人员,全族人共同抚育他们的后代长成人,奉养他们的老人归天为止。所以说历次战争,黄家楼的青壮年敢打敢战,是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由于黄家楼人不畏强暴,自建成石头城以后,安居乐业了近百年。

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定远后,调动一个大队的人马,用迫击炮炸开了四门,打进了黄家楼,这里所有房屋全部被鬼子烧光。

黄家楼的围墙解放以后保存基本完好。文革期间,厚重的围墙遭到毁坏,现在黄家楼围墙遗址仅保存东门那边的一段。

目前,黄家楼住户基本保持石头城原址原貌。围子里,到处可见拴马桩、上马台以及几口被打水绳拉出十几道印痕的石头井。黄家楼,古文化历史气氛虽然犹在,可是,我们在诺大的黄家楼采访,就只见到几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在闲逛。保护这一处古文化遗址,应是我们大家一起要做的事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