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一梦觅香丘
王贵东
暮春时节,芳草萋萋,老屋土墙,懵懂少年,膝上摊开《红楼梦》,埋头看书。看到二十七回末尾,发现竟然有那么长的一首诗,七字一句,耐心读完,不由得心头一震,感觉有说不出的滋味。常常回想起这个画面,那是我第一次读到《红楼梦》,还是从我初中语文老师那里借来的一册,是前四十回,知道了那首长诗就是《葬花词》。似水流年,人到青年,人到中年,再翻读《红楼梦》,直至能背诵《葬花词》,最喜欢的还是这几句,“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花谢花飞花满天”大观园中落红如雨,黛玉怜落花,扫落花,葬落花,唱落花,唱出了一腔悲苦,唱出了积蕴心头的对徇烂世界的热烈追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黛玉冰雪聪明,表面柔弱实则内心刚强,对世态看得透,痛苦也就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就是林黛玉的天问。林黛玉的这一问,问得响彻云霄,让书外人听得心潮澎湃。谁不想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谁不想一番逍遥游?尽管黛玉没有寻觅到她所期望的理想世界,最终“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但黛玉却受到了无数《红楼梦》读者的尊敬与喜爱,并与她产生共鸣,同笑同泣。
黛玉自幼丧母,年幼便进了贾府,再后来父亲去世,长期住在贾府,处处时时小心谨慎,等于是寄人篱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敏感、自尊、多心、孤僻,常常表现出尖酸、刻薄、使小性儿、爱哭。自幼她与宝玉耳鬓厮磨,历经三日好两日恼、历经金锁和金麒麟的出现、历经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相提并论、历经宝玉的“诉肺腑”,终于两人心心相印。贾府大厦将倾之际,她为宝玉“空牢牵挂”“泪尽而逝”,宝玉亦“枉自嗟呀”“悬崖撒手”,最终这桩心事永远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人总是要把自己的灵魂安妥的。在大观园中,黛玉只有躲进潇湘馆,只有用笔墨稿纸当作她的双翼,写下一篇篇饱含真情的诗作,苦苦吟咏,这是对香丘的问询与探索,慰籍着那颗在炎凉世态里容易受伤的心。她的潇湘馆与其说是闺房,还不如说是书房。“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刘姥姥曾赞叹:“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可以猜想,满架诗书陪她度过多少漫漫长夜?行行诗句浸润着她的多少幽怨?宝玉挨打,她偷偷前去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当深夜收到宝玉让晴雯送来的两块旧手帕时,她无法掩抑内心的情感,提笔在帕上写下三首七绝,“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真率真切,缠绵悱恻,余音不绝。一阕咏柳絮词《唐多令》虽为咏柳絮,实则句句字字是感叹自己,“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一篇古风《桃花行》,令人分不清何处是桃花,何处是人,“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泪眼婆娑,“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未完待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