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15年12月03日

九个“帝王”与安徽定远

阅读量:6447 本文字数:2344

董书冰

 

春秋晋献公

明代嘉靖《定远县志》记载:“晋献公、骊姬墓在县东北八十里大横山南双墩村,两墓高三丈,东西相距二十五步。”据史载,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狄戎首领诡诸时,献公恰巧出生而得名“诡诸”。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又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秋九月病逝,爱妃骊姬之子奚齐公子在相国荀息的拥立下继位。十月,国君奚齐为晋献公守灵时,被大臣里克阴谋弑杀在灵堂中。相国荀息又拥立了爱妃骊姬妹妹生的公子悼子继位,安葬了晋献公。十一月,大臣里克又阴谋弑杀了悼子,后迎取了妃子狐氏生的公子夷吾继位,即晋惠公。后来公子重耳继位,成为称霸中原的晋文公。晋献公的爱妃骊姬可能与儿子奚齐同时被逆臣里克阴谋杀害。国君悼子极有可能把大姨妈骊姬同父亲晋献公一起,从晋国运到他们的附属国钟离南方的定远,安葬在他们生前看好的红山,瑰丽而神秘的红石峡一带。

1995年版《定远县志》记述:“(红山乡)境内有大、小双墩。据古籍《定远县志》载:‘定远冢墓见于故籍之最古者,为晋献公骊姬冢。’《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八》云:‘在定远县东八十里有双墩,盖所谓晋献公。’现大、小双墩尚存。”古籍记载向来事出有据,绝非空穴来风。北宋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记述:“晋厉公墓。在县(山西绛县)东南一十六里。高一丈六尺,葬在翼城东门之后。杜预注云:‘不以君礼葬。’按:绛县晋文公墓高一十丈,厉公不以礼葬,故小墓耳。”乐史判定墓主人的级别是按照春秋时期封土高度,十丈以上的为公侯之墓。所以,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地理学家乐史,依据双墩墓的封土形制与史料、民众提供的材料,认定红山双墩是春秋时期晋献公与骊姬墓。

这里记载“双墩”又是指哪个双墩呢?远离红山大双墩3千米之外,我们透过薄薄雾霭远远望去,二个谷堆好似二座小山包,巍峨地矗立在疑似高高的山岗之上。渐近谷堆千米之时,看出大双墩足有十几层楼那样高,像是不能否定的汉代大型古墓,比河南孟津东汉刘秀墓高两倍,比呼和浩特市王昭君的青冢大墓高出三倍,有十个定远二龙谭村西楚霸王妃虞姬墓高,令人十分震惊。红山大双墩谷堆西距定远县城约45千米,北距红山街道3千米。这两座古墩东小南大走向,比墩下东南边村庄高出约50米,周围长约500米,二墩之间垒有10米多长,约30米高的连系梁台。我们由大双墩谷堆北面,顺逆时针方向转去西边,墩下都是现在人安葬的坟墓,随处都是。

在大横山老龙头山峰正南约一千米的地方,古人建有小双墩,距离南面大双墩约4千米。小双墩高约20米,墩四周长约300米,灰白土夯击垒成,正南走向,每个墩子的西南右边有较长的引颈,为当初建墩运土通道。

按我们今天的测算,红山境内的大、小双墩距离县城都在八十里外,按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都像晋献公、骊姬墓。但是,按明代人编写的县志记载“两墓高三丈,东西相距二十五步”的断言,似乎又只可能认定是小双墩。而乐史判定王侯墓一个重要标准是“公侯之墓大于一十丈”,这只能认定大双墩是晋献公骊姬墓,而小双墩只可能是其他大臣的坟墓。

在2700多年前,晋献公与骊姬墓建造在红山大双墩高台上,给定远大地留下了历史最古老、等级最高的王陵。晋献公与骊姬凄美的爱恨情仇传奇故事,汩汩地流淌在历代地理学家与老百姓的心中,永远年轻不老,永远有滋有味。

秦末楚王襄强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领戍边民众900人在大泽乡举行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为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葛婴受命率军朝今宿州市东南方向的蕲县讨伐,之后南下渡过淮河,攻取钟离,折向西行,攻取定远西北部秦时设立的曲阳县(今年家岗郭费刘一带)、阴陵县(今靠山古城村一带)。然后,回头向东,攻下定远东南部也是秦时设立的东城县(今大桥三官村一带),寻找到流落在城内的楚王孙襄强。葛婴按照起义时陈涉将军制定的国号“大楚”(即光大复兴楚国之意),拥戴隐藏在城内的精神领袖楚王后裔襄强做了楚王,举行国王加冕仪式,颁布文书,诏告天下百姓,恢复行使楚王光复楚国的战略部署。

正当此时,葛婴听说陈胜又在陈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张楚”(即伸张楚国威风之意),非常惊诧和惊慌。“惊诧”陈胜违背大泽乡起义之初设坛结盟宣誓“光大复兴楚国”的诺言,竟然自立为张楚国王;惊慌的是自己拥立楚王孙襄强已经正式做了楚王,违背了陈胜的意图,一定会遭到他的讨伐,起义军定会相互残杀,贻误诛暴秦的大事。葛婴左思右想,思前虑后,疼苦彷徨。他找来都尉与众将官集体商议,最后葛婴决定:为了灭秦大业,我们只有对不起天、地、良心,对不起天下爱楚拥楚的黎民百姓,对不起亲自拥戴登基不久的楚王襄强,归顺“张楚”新政权陈胜大王。葛婴含泪厚葬襄强的遗体后,携带襄强的首级日夜兼程赶往张楚国都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

到达都城,葛婴小心翼翼地向陈胜禀报在东城立楚王孙襄强为楚王的意图和经过,这是一场距离与时间交叉产生的误会。可是,陈胜粗野的习性使他让一员虎将的生命转瞬即逝。后来刘邦建立强大的西汉帝国,追封所有反秦有功的将士,封赏忠军报国的英雄葛婴为诸城侯,子孙食邑在此。葛婴后代为区别诸城当地葛姓人家,在葛字前面冠一“诸”字,逐渐就形成了复姓“诸葛”。汉末名相诸葛亮就是葛婴后代。

(未完待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