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1年09月10日

记忆中的炉桥

阅读量:5452 本文字数:2146

张宏珍

儿时每到春荒时节,户上大叔们经常一清早就从家中出发,用板车拉着他们自己烧炕的焦黄色烟叶,到几十里外的炉桥兑换山芋干,回家每户分上一些,解决温饱。傍晚时分,要是他们迟迟未归,奶奶就会唠叨:你大叔他们到百炉桥(即现在的炉桥镇)要经过两道坎,一是翻过铁路(那时炉桥铁路没有地下道,经常出车祸),二是经过青洛大桥即在青洛社区境内现在的青洛大桥(当时是危桥,时常有人翻车落水身亡)。童年的我对奶奶的牵挂似懂非懂,只是觉得,炉桥是多么的陌生和遥远。

读小学时,每到暑假,户上的十几个小伙伴到附近村庄采摘槐树叶,晒干之后乘坐公社的大拖拉机到永康出售。随后,开拖拉机的师傅把我们拉到炉桥买点吃的顺便逛街。炉桥街上相对于吴圩老家的逢集,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横七竖八的街道上人头攒动,不像我们老家只有一条街,十天中仅有四天才逢集。这种场景吓得我们紧紧跟在师傅后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走丢。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火车,火车的汽笛声伴着浓烟,远远高于我们户上老水牛的叫声。火车像旋风一样从我们身旁疾驰而过,令我们惊羡万分。这一切,就是炉桥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1989年7月里一个酷暑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拿着工作介绍信到青洛乡(现在青洛社区所在地)报到。乡党委书记漫不经心地告诉我要找区广播站站长一道来到他这报到。我四处打听得知,区站长家住炉桥北面的年家岗乡(今天的年家岗社区)。那时没有电话和手机,我坐客车到炉桥下车后没有交通工具,便步行向北走。当时刚下过一场雷阵雨,炉桥至年家岗的黄土路被人踩成烂泥浆,我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找到正在田间插秧的区站长。区站长见到我可怜的样子,急忙丢下手中活,带我到他家吃饭。虽然那天中午吃的只是一碗白米饭,一盘炒胡萝卜丝,可在我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之际,在我第一次体会到离开父母的艰难之时,这顿可口的饭菜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几年之后,我便在青洛乡结婚生子。青洛离炉桥很近,炉桥就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到了春节之前,大家相约到炉桥大菜市置办鱼、肉、粉丝、粉皮、大救驾等年货。炉桥大救驾是炉桥镇一带盛行的一种特产油酥饼,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旋涡状。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坐镇炉桥攻打寿州,久攻不下,心情烦躁,胃口不佳。炉桥镇上的糕饼家做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增,然后一口气攻下寿州。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糕点救过他,“大救驾”遂由此得名。年货买好后,大家每人花五角钱吃碗地道的炉桥鸡丝小刀面,随后,连人带货上了一辆带篷布机动三轮车。装满年货的三轮车在扬起的灰尘中一路颠簸,下车后我们每个人像从草木灰里掏出来似的——浑身是灰。

当时炉桥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论是街道还是道路,都是石子路和土路。街道排水设施差,尤其是化肥厂周围的排污设施几乎为零。每到梅雨季节,化肥厂对面几十亩的农田变成一片沼泽。秋天种上麦子未成熟就被淹死了,春天栽上的秧苗,正开花抽穗时,就枯萎了。化肥厂门前的石子路也变成了深浅不一的污水沟。那时炉桥给我印象:虽然这里商品琳琅满目,但道路和各种配套设施落后。

2007年4月,青洛乡并入炉桥镇。我成为一名炉桥镇文化广播站的工作人员。晚饭后,我常常和同事顺着镇上街道散步。此时的街道,宽敞、整洁,在排列有序的路灯映照下,街道两边绿化带上的花草,芳香宜人、争妍斗艳。化肥厂对面的污水农田上现已建成商品房和文化广场。广场上悦耳的音乐伴着舞动的人群,居民聚在这里享受广场文化带来的幸福快乐。

闲暇时,我走访了许多当地的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炉桥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三国时期,曹操兵进东吴,曾在此地搭建百余座烘炉铸造兵器,同时修建一座五孔桥。故称“百炉桥”后简称炉桥。这里有高塘湖水域风光,西月滩、桥上桥、苦水井、美人街、李鸿章当铺等古迹;有曹操当年驻军时保留下来的古地名,如马园、矢巷子、马道井、冶溪、马场湖等。曾经的“三庵九庙一大寺”,现在还能寻到它们的踪迹。这里有淝水之战前哨战——洛水之战遗址,有历史名人“定文章”代表人物方浚颐、清代江苏巡抚扬文定、晚清书法家钮筱屏、晚清举人陈谨增、抗日英雄方绍舟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炉桥镇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炉桥镇是1984年国务院首批建制镇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定远县唯一的扩权强镇试点镇。2012年初,炉桥镇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国家改革试点镇。2006年盐化项目落户炉桥以后,对炉桥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拉动作用。围绕“千亿盐化基地、历史文化名镇、县域经济中心”建设主题,炉桥镇在总体规划上明确提出了“工业向北,城市向南”的发展战略——以“定淮”公路为依托,向北,以“华塑公司”和“泉盛公司”为龙头,带动发展大型化工园区;向南发展以商业及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区,力图实现生产和生活相分离。现在,炉桥镇15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新建的盐化医院、派出所、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已经投入使用;淮溪公园、自来水厂、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管廊、220kv变电站工程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定远至炉桥各村(社区)公交车已经开通,“村村通”水泥路四通八达,乡村振兴正在该镇扎实推进。

现在的炉桥给我的印象是:工业生产生机勃勃,生态设施与时俱进,一个宜居、宜工、宜商的新炉桥充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