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3年08月25日

青洛纪事

阅读量:1373 本文字数:2262

张 强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年八年,这个地方会不会成为第二故乡呢?

青洛便是我住了十年的地方。掐指一算,与青洛别后已去二十二年,我一次也没有再回去过。青洛,位于定远县城西,古名“洛涧”“清洛涧”,因濒洛河,且河水清澈可鉴而得名,后讹传为青洛。据史书记载,淝水之战首战于此。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90年3月,细雨纷飞,如烟似雾。车在门口停下,粮站大铁门紧锁。来开门的是个戴着罗宋帽的老头,从200米开外的走廊下小跑着过来,嘴里含着长旱烟,烟叶迎了风燃得更旺了,冒着缕缕的轻烟。他低着头,左手拎着一串钥匙,右手在钥匙堆里快速地分检着。黄褐的脸像施了釉色的瓷片,挂着一层淡淡笑意。他是搬运站的工人老单,我到青洛上班遇见的第一个人。

下雨天,粮站保管员要坚守岗位,做好粮食防潮,仓库防漏雨工作,其他职工则要装订收购小纸条子。如果遇上连天阴雨,小纸条子又装订完了,那基本上就无事可做。回家小住是个不错的选择。家在附近乡镇的单身职工便可以两脚抹油开溜了。我的老家在一百里开外,我却没想到回家。外面斜雨飘飘,缺少生气,周遭更显得冷冷清清。我却浑然不觉,躲在宿舍里,捧着《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名著阅读,看累了,便将书伏在脸上,闻着油墨的清香,听雨敲屋瓦叮咚、叮咚、叮叮咚的声响,浑然忘了还可以回家小住一事。直到我妈让人带信说想我了,我才想起回家,那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回到家,我妈嗔怪地淌着眼泪说,念书都念成书呆子了,家也不想了。

出身农门的青年,自卑如同身上的胎记,抹也抹不去。我一无背景二无资本,只能用拼命工作去开启未来。记得有一次,大半夜时,消防井就抽不出水,顺带着将潜水泵也烧坏了。要知道,消防井前一阵子才请人掏过。虽掏了几次,出水量仍不尽人意。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人将绳子系在腰上,亲自下井探个究竟。原来是有块大石头正好压在泉眼上,以前请的人只是将浮泥清理清理,根本不会去动石头。我用一根绳子栓牢石头,然后上到井面,众人合力将大石头拽了上来。泉水似迎新的鱼群一般喷涌而出,彻底解决了消防用水的问题。为了防止人为破坏,还焊了个铁井盖,一把锁锁实。超越了自卑,自信心便油然而生。每年年底,我经常会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工作者,拿着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会美滋滋地高兴上大半年。

上班一段时间后,渐渐熟悉了环境,我的雄心便生机勃勃地膨胀了起来。我跑到乡政府,找到团委书记,毛遂自荐了一番。年少轻狂,现在想想都有些汗颜。后来我也进了乡团委,与几个文学青年常常聚拢在一起。

洛河有东西两源,东源出自青山户山湾和毛山之豁,于方家花园汇合南流,绕过将军山脚进入黄家坝,沿途收楚泉、珍珠泉之水,入芝麻水库,出溢洪道1.5公里,跌入响水坝,经永康镇、集西源之水。西源发于定远、凤阳交界处老鸹山,收少十步泉和汉泉水入古城坝,于河北赵汇于东源,向西流入青洛集,经高塘湖汇入淮河。苏轼曾站在泗州的南山,遥想洛河,吟道:“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几个青年人的积极筹备下,洛河文学社宣告诞生了。下了班几个青年人就聚在一起,制定文学社章程,选举社长、理事、秘书长。还请毛笔字写得好的草根书法家用大红纸写了章程,贴得乡政府会议室满满当当的半面墙。文学社还编辑了一张文学爱好者相互交流的《洛河青年》小报,秘书长柏传文负责制版油印。这份油印小报,至今我还珍藏着。虽然几十年间挪了几个地方,搬了不下于六次的家,这份小报却跟随我走南闯北,神奇般地保存了下来。因各种原因,《洛河青年》第二期没能油印。我有些怅然若失,但也无可奈何。

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便是傍晚,金色的夕阳撒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发着亮光。我常常喜欢站在水泥路上,向东遥望,期盼着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当听到脚踏车咯吱咯吱的笨重声和清脆的铃铛声一同钻进耳朵里,我知道邮差小蒋来了。小蒋看到我,跳下自行车,从邮包里取出汇款单或者信件,笑眯眯地递给我,也不与我搭话,一个撩腿,上了自行车,又忙着朝乡卫生院送信去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打开来看,一行行绢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双方为彼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而欣喜,为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而鼓劲。随信还寄来了一张照片,一位淡雅温婉的女孩。她是我的笔友刘燕。鸿雁传书好多年,只是神交,不曾谋面。后来各奔东西,自此失去了联系。2016年的深冬,与朋友一道开车路过六安市思古谭粮站门口,我一阵狂喜,书信往来时刘燕就是在这里工作的。隔着玻璃窗多望粮站两眼,如今,只剩下斑驳的墙壁、破败的仓房。刘燕,现在还好吗?

夏日的夜晚,抱上凉席,跑到2号仓与3号仓之间的露天堆上纳凉。傍晚我们已经将地面撒了一遍水,暑气散去,清凉溢来。躺在竹席上,看满天繁星。毕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难免有些多愁善感。喜欢听安徽经济广播电台的“星光夜话”“新星音乐航班”栏目。听多了,就想写。1993年12月29日,曲中情栏目播出了《我是一只小小鸟》。“再次听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又把我带进失恋的阵痛中。十八岁,情窦初开,做梦的年龄,在深秋的那个夜晚,凉风习习,盘脚而坐,关掉灯,要黑暗中的安谧与宁静,听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永远飞不高……”

岁末年关,人难免回想往事。我正陷入万千思绪之际,柏传文适时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并附句“你战斗过的地方”,紧跟着一个明亮的微笑。我回了句,不错,我正想回青洛拍一张呢。还是老朋友知我心。

岁月如歌,窗外雪花飞舞,癸卯新年的脚步又近了一步。品上一口香茗,我心里似乎通透了许多。

所恋在哪里,哪里便是我们的故乡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