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4年06月07日

狼巷迷谷纪行

阅读量:639 本文字数:2051

谢 鸿

暮春浅夏,万物生长迅速,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萌发的清香,连阳光都是肥美的,有点蛊惑人心的劲头,这个时节十分适合外出旅游。但我们却不能跑远,因为此次出游带上了岳母,她老人家80多岁了,走不得长路。于是,我对妻子说,就在周边转转吧!妻点头同意,由儿子开车,直奔凤阳的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东南,我们开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入门处,山石筑起门楼,上书“狼巷迷谷”四个大字,引得不少游客在此驻足留影。越过大门往里走,眼前豁然开朗,周边高山深谷纵列,气象万千;我们瑀瑀而行,沿途密密匝匝的都是树,有榆树、朴树、松柏、合欢等,它们或挺或立,或卧或躺,恣意地绿着、美着,走在这样的路上,你若敏感,仿佛能感受到初夏时节那股徐徐上升的气韵在流淌,免不了要多呼吸几口,这样可以将自然纯净的空气吸进肺腑,深呼吸一下,你会感到胸腔里满满的都是凉爽甜润的惬意。

这里不仅树多,还有诸多蔓藤,有攀附着树生长的,有垂伏地面的,老的、新的、粗的、细的,似狂蛇乱舞,若蛟龙腾云,藤条上的叶子不大,泛着淡淡的绿,轻盈、柔润、充满诗意;有年轻人坐在藤条上打秋千,我也聊发少年狂,试着坐了上去,来回荡了两下,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岁,抬头望天,蔽日的绿将万物都融在了里面,让初夏的元素抒发得淋漓尽致。人若在这里待久了,猛地起身,便有幽碧的影子重叠了跟着,还有深深浅浅的绿味道也跟着,舒服极了。

沿山路前行,左转右行,渐至高处,瞬间听到水响,抬头观望,眼前铺展开一幅写意的画面:但见飞瀑如练,琼花四溅,自山角处奔腾而下,像是一首诗,又似一曲歌,平平仄仄,起起伏伏,随脉率而动,扣人心扉。

拾阶而上,不过百米,至禅窟寺。寺名“禅窟寺”三字为苏轼所题。关于寺名的由来,本身就是一段美丽的历史。据传,当年西王母赐给汉武帝蟠桃时,途经此处撒下遗种,寺成之后,因满山桃花,故取名桃花寺。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寺名屡屡更换。隋代,钟离刺史游览至此,看见“僧方唐持率甚严,每行路有虎随之”,寺名改为虎窟寺。至唐时,因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为了避讳更名为蝉窟寺。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慕名来游,取在洞旁参禅的意思,遂挥笔改名为禅窟寺。

寺不大,依山就势,悬崖而建,据说建寺时间比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还早了近200年,寺中佛学秉承的是五宗之中的临济一脉,临济的四料简非常有名,讲的是学习方法,即“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深入浅出,直指人心,灵活而不固定。

寺中有僧人驻守,见游客来,马上将一炷香奉上,口中同时念到:“来一炷吧!”我不禁哑然失笑,谢绝了大师递过来的香烛,转过大雄宝殿,向后山登去。行不多会,在崖山上见一石亭,乃重修的“贮岚亭”,亭旁就是玉蟹泉了,泉水清澈,光洁如镜,可以照人影,听说泉眼是直通淮河的,因里面青蟹如玉。故苏轼题了“玉蟹泉”三字。泉的上方,唐宋诗人骚客的题刻很多,书法形式各异,流派纷呈,真、草、隶、篆、行、魏碑等皆有,堪称书法艺术宝库也。

玉蟹泉的边上有一天然溶洞,为“禅窟洞”。全长三千多米,现仅开发五百多米,是古代寺内和尚坐禅诵经的地方。据载:洞内四通八达,“有石观音像,左右壁作狮形及石凳、石棋子,皆似,人常凭玩者。深邃处有桥,流水潺潺可听,多石燕迎人。人不能尽窃其奥”。我们进入洞里,里面别有洞天,大洞连着小洞,洞洞相通,钟乳石景观琳琅满目,形象万千,让人叹为观止。石壁上刻有佛像,在灯光水汽的弥漫下,显得仙气缭绕。

出洞口便是山顶,微风拂来,心旷神怡。登高望远,群山含翠,沃野千里。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稍作休息后,我们开始奔向了下一个目标——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顾名思义就是以前狼走的道。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狼巷”,如今,狼群已难寻其踪迹了。

这里山势刚韧,遍布着灰褐色的山石。可能是长期的风化与水蚀的缘故,岩石变得犬牙交错、千疮百孔,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模样来;驻足观赏,有的像鹰,有的似龟,或若少女沐浴,又如农夫耕田,让人浮想翩翩,深深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在谷中穿行,如入迷宫,谷中沟壑纵横、彼此相连相通,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这里的峡谷,恍如诸葛孔明的八卦阵,有时是一分为二、或者是一分为三,甚至是一分为四,走在里面,必须时刻提起精神,跟紧人群,按路标前行;景随人移、人为景动,谷深处抬头望天如一线,谷浅处举目观山如层峦。低头循道急行,直起身,一石摇摇欲坠几乎碰面;遇窄处,只能夹胸收腹,侧身缓慢才能通过;行走途中,山谷的上方不时有绿树闪现,松柏居多,这些树,雄伟挺拔,郁郁葱葱,为焦躁口渴的我们撒下了一片绿荫,也可稍稍平复一下紧张的心情;考虑到岳母年老体弱,我让儿子时刻不离左右,搀扶着她老人家缓慢前行,祖孙二人亲密无间,遇到水涧处,儿子会蹲下来,背负着岳母跨过。此情此景,让我的眼睛湿润了,为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走出峡谷,一阵叫卖声响起,让我们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抬起头,我看到太阳高悬,光芒穿过山顶的荆棘与树木,将整个天地照亮,一股蓬勃的夏日力量,正在催动着万物生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