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地携手谋发展 赋能农业促振兴
陈家宏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紧扣校县战略合作部署,深入定远县炉桥镇、朱湾镇、七里塘乡等十余个乡镇,对猪、鹅、草牧业、水稻、蔬菜和果树六大产业领域开展了一次大调研大摸底,并开展一系列技术服务活动,着力以精准服务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定远县是皖东地区第一县,也是农业大县,拥有超270万亩耕地,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常年稳居全市第一,生猪出栏量连续5年稳居全省前两位,“定远黑猪”“定远白鹅”等农特产品声名远播,是皖东地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定远的农业一直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困境,缺少科技和研发的技术支撑,农业竞争力较弱,迫切需要创新农业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安徽农业大学是经教育部、科技部于2012年4月首批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并已成功探索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智力开发为核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的“大别山道路”。“校县合作”模式不但能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也能为新型经营主体的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基于此,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定远县人民政府开启了校县合作的共赢之路,距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间,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依据定远县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禀赋,围绕“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种养循环”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坚持整体观与系统论,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推广“稻渔共生”和“草羊果蔬”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其中示范推广的“一稻两虾”模式全国首创,稻虾产业是定远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同时在稻虾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发展了稻鳖产业,创新提出了“稻鳖鱼虾”生态高效综合种养“6个1”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模式的推广为定远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3月份,定远县人民政府和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在前十年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校县新一轮战略合作,围绕定远县水稻小麦主导产业以及猪、鹅、羊等特色产业,推广种养结合“四新”科技,探索产业联盟“链长制”服务体系,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努力将定远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25年恰逢定远县开展县级“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为更好地推动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县级农业规划体系,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足迹遍布炉桥镇、朱湾镇、定城镇、桑涧镇、七里塘乡、西卅店镇、池河镇等十余个乡镇,以“接地气、解难题”的务实作风,开展全方位产业调研与技术服务。调研过程中,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农作物长势、畜禽养殖环境,详细了解种养殖户在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对接等方面的难点堵点;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与企业负责人、农户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产业发展诉求,梳理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田间问诊+座谈研讨”的双重模式,不仅现场为种养殖户解决了一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对全县农业企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全面掌握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为后续精准制定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校地联动的产业调研,既是安徽农业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定远县借力高校智力资源谋划“十五五”农业发展蓝图的关键一步。未来,双方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定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